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2023年9月24日是第66個國際聾人日。1957年,世界聾人聯合會根據歐洲各國聾人組織的倡議,決定每年九月份的第四個周日為國際聾人日,1958年9月28日為第一個國際聾人日。
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約有2780萬人,占全國殘疾人數的30%以上。居各類殘疾之首.讓我們一起了解耳聾相關知識,從而更科學地預防耳聾。
什么是耳聾(聽力損失)?
臨床上將各種聽力下降統稱為聽力損失。當聽覺系統中傳音、感音部分及聽覺傳導通路中的聽神經和各級中樞發生病變,會引起聽功能障礙,能產生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程度較輕的聽力損失也稱重聽,顯著影響正常言語交流的聽力損失稱為耳聾。
造成聽力殘疾的原因
造成聽力殘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先天性耳聾。我國每年出生的先天性耳聾患兒僅次于先天性心臟病,排在第二位;
2、成年人過度疲勞、高度緊張、耳朵血管收縮導致缺血缺氧、長期遭受噪聲影響、耳朵意外受傷等都可能導致耳聾的發生;
3、老年性聽力損失是因年齡老化而出現的聽力損失,取決于與衰老有關的各種影響因素;
4、耳毒物的使用也會對聽力造成影響。
如何保護好你的耳朵
不要太過頻繁地掏耳朵
外耳道中適當的耳屎不僅不會影響我們的聽覺,反而可以在耳朵中豎起一道保護的屏障。耳屎呈弱酸性,可以抑制細菌,并且可以阻止外界的飛蟲或灰塵顆粒,保護脆弱的耳道和深處的鼓膜。
遠離噪音環境
避免長時間接觸噪音,否則會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處于痙攣狀態,使內耳供血減少,導致聽力下降。 當人在每周超過四十小時及處于八十五至九十分貝的環境下而又沒有作保護措施;或暴露于突然爆發極大的響聲,都會毀壞耳蝸的精密細胞,造成聲震損傷,我們可掩耳或戴上特制的耳朵保護器。
科學飲食,增強體質
平時應注意飲食清淡,減少辛辣、油膩食物的攝取,多喝水。同時,應積極鍛煉身體,增強身體抵抗力,避免耳部出現瘙癢、發炎等問題。
別讓耳朵進水
在游泳洗澡時不要讓耳朵進水,如果不慎進水,可以讓頭部向進水一側的耳部傾斜,一只腳抬起,患側的腳輕輕蹦跳,耳道內的水就可以順著外耳道自然流出。
正確使用耳機
對于年輕群體來說,耳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設備。但往往會因為使用不當,從而使人們的聽力受損。如耳機音量過高、使用時間過長等,這些行為都會極大的損傷我們的聽力系統。
擤鼻子注意姿勢
秋季感冒多發,擤鼻子在所難免,但不正確的擤鼻姿勢可能導致中耳炎。正確的擤鼻姿勢是: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輕輕用力向外呼氣,另一側鼻孔的鼻涕便會擤出來,用同樣的方法再擤對側。或者用紙巾放在雙側鼻孔的前方,不壓鼻孔,只是輕輕用力從鼻孔向外呼氣,將鼻涕擤在手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