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2023年6月14日是第20個世界獻血者日,今年世界獻血者日的活動口號是:“捐獻血液 分享生命”
世界上每秒鐘就有3個人需要輸血,成千上萬的患者都在等待用血,都渴望充滿愛心的人伸出援手挽救他們的生命。定期自愿的無償獻血是建立安全和可持續血液供應的關鍵,生命離不開血液。您的每一次奉獻,都是寶貴的生命禮物。對于獻血,你是否還有疑慮?別擔心,今天小言和你一起解疑答惑!
血液的作用?
血液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的每個組成部分都有著特定的任務。
白細胞是“免疫衛士”。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它能在機體發生炎癥或其他疾病時,幫助身體抵抗病原的入侵。
紅細胞是“專業搬運工”,能將氧氣、二氧化碳等各類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緩沖血液酸堿度是他的拿手技能。
血小板是“止血專家”,具有止血作用。能夠加快血管愈合、促進血液循環。
血漿是血液的“營養大師”,主要功能是運送蛋白質(包括抗體和凝血因子)以及葡萄糖等營養物質。
獻血影響健康嗎?
科學獻血,無損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一個健康的成年人獻血不超過自身總血量的13%,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符合獻血條件的人,獻血200~400毫升,不超過正常人體血液總量的十分之一,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絕大部分獻血者獻血后沒有任何獻血不良反應,少數獻血者可出現頭暈等不適感覺,屬于一過性的血管迷走神經性反應,多見于初次獻血者,心情緊張、群體效應是常見的誘因。這種不適經過適當處理和短暫休息后均可緩解。
此外,人體循環血量的緩沖能力也很強,在獻血后,肝、脾等器官的血液會及時補充并恢復循環血容量,不會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明顯變化。與此同時,機體會刺激造血器官加快制造新的血液,血液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補充。因此,健康的成年人獻血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
獻血后多久可以恢復
健康成年人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后,骨髓的新陳代謝加快,人體在肝、脾等臟器內貯存的血液也會迅速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和循環血量保持平衡。人體各組織間的液體成分立即會進入血管內,只要1~2小時便可補上失去的血容量;血漿蛋白大約在1~2天內即可補足;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在7~10天即可恢復到獻血前水平。血液中的各種成分本來就處于不斷循環再生的過程之中,只要遵循獻血間隔期,不必擔心獻血后的恢復。
獻血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1、獻血后,壓迫針眼處10分鐘左右或用彈力繃帶壓迫20分鐘左右,防止皮下出血;針眼處保持干燥、清潔,4小時內不沾水,避免感染;獻血手臂24小時內不提重物;
2、1~2 天內不做劇烈運動;
3、多飲水,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C和鐵含量高的食物,瘦肉、雞蛋、豬肝、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
4、如果針眼處有滲血,出現紅腫,24小時內冷敷,24小時后熱敷,一般7~10天會逐漸恢復;
5、個別人可能在獻血后數小時內出現頭暈等不適,請就地蹲下、坐下或臥倒,避免意外傷害發生。這種不適為一過性的血管迷走神經反應,一般數分鐘即可緩解。
6.14世界獻血者日
向每一位無償獻血者
致以崇高的敬意
因為你們
生命的長河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