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冬季氣溫寒冷,隨著氣溫逐漸降低,暖寶寶、熱水袋、發熱貼等各種取暖“神器”紛紛登場,這一看似簡單無害的取暖工具,卻悄然成為了潛在的“溫暖刺客”,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三級燙傷。
11月24日,安徽阜陽,一女子晚上睡覺時將熱敷包放在肚子上取暖,凌晨四點時突然被燙醒,發現熱敷包起火,燒焦上面兩層被子和下面一層被褥。
12月9日,安徽省馬鞍山市一名12歲的女孩,因為天氣冷睡覺時媽媽給孩子使用了熱水袋,沒有及時取出,一夜過去,造成了腿部的三級燙傷。
12月12日,濟南市中心醫院燒傷科病房內,一名22歲的女士,由于忘記睡前取下暖寶寶貼了整整一夜,造成了三度燙傷。
12月14日,云南李女士因近期在某平臺網購的一款艾灸毯,在關機狀態下凌晨發生自燃,導致火災,造成二度和三度燒傷。
12月24日,貴州貴鋼醫院一位父親抱著一名嬰幼兒來到燒傷科門診,因天氣寒冷,患兒家屬用熱水袋給患兒取暖時不慎燙傷患兒左手手指,致深二度燙傷。
冬季“溫暖刺客”的防范之道
為了避免熱水袋成為“溫暖刺客”,京萬紅提醒廣大消費者,在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時應遵循以下幾點安全建議:
1.選擇合格產品:購買熱水袋或暖寶寶等取暖神器時,應選擇正規渠道、質量可靠的產品。盡量避免購買劣質或三無產品,以免因產品質量問題導致燙傷。
2.控制水溫:使用熱水袋取暖灌入熱水時,應控制水溫在適宜范圍內,一般不超過60℃。過高的水溫不僅會加速熱水袋的老化,還容易引發燙傷。
3.注意使用時間:使用取暖物品時,應避免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更換一次位置,或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取下休息一段時間。
4.定期檢查熱水袋、暖寶狀況:使用前,應仔細檢查熱水袋、暖寶是否有破損、漏水等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
被燙傷了應該怎么做?
及時降溫。一旦發現皮膚出現紅腫、發燙的情況,應盡快用涼毛巾或涼水沖洗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減少對皮膚的進一步損傷。
涂抹藥物。對于輕度燙傷部位,可在沖洗降溫后,在患處涂抹外用藥膏,減輕燙傷后的疼痛、紅腫等癥狀,比如常用的京萬紅軟膏。京萬紅軟膏具有活血解毒、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其組方中含有大量的清熱、止痛、活血、消腫的藥物,燙傷后使用能夠幫助止痛,還能促進患處愈合,避免疤痕遺留,還可應用于燙傷、擦傷、磕碰傷等日常皮膚傷害。
及時就醫。若燙傷較為嚴重,出現較大水泡或大面積潰破等建議及時就醫,避免發生感染加大治療難度。
最后,提醒大家,冬季取暖,安全第一。熱水袋、暖寶寶雖能帶來溫暖,但在享受溫暖的同時,務必警惕熱水袋等取暖設備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降低燙傷、火災等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