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3月里值得人重視的日子很多,比如驚蟄、婦女節、315等等。但是對于中醫人來說,今天卻是一個堪比春節的日子,那就是國醫節!“中國國醫”即“中醫”,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鑄就的智慧瑰寶。作為我國的國粹,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優秀文化歷史沉淀的結晶。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也許你是第一次聽到這個節日,但是每個人都應該了解這個節日,直到今天,它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國醫節是為了紀念反對取消舊醫藥及全盤否定中醫中藥的勝利,并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而設定的節日(每年的3月17日)。
3月17日是中國國醫節。這一節日的來歷與葉開泰藥號組織領導的一場抵制廢止中醫藥運動有關。當年汪精衛政府要反對中醫,廢除中藥。一個在日本留過學的西醫余巖(字云岫)借勢發難,1929年2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上,圍繞著“廢止中醫”問題,提出:取消舊醫藥(那時中醫中藥被稱為舊醫藥),全盤否定中醫中藥。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廢止中醫案”。
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并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醫學界人士將每年的3月17日定為“國醫節”。
什么是“上火”?
“上火”一詞是民間對身體出現較輕的異常熱象的俗稱,通常表現為鼻腔干燥、多夢、心煩、口干、口臭、痰多、便秘、多食易饑、小便少、牙齦疼痛或出血、小便氣味重、失眠等癥狀。
“上火”來自傳統中醫對人體和疾病的認識,在明清時期的小說以及筆記中,已經可以看到“上火”“動熱”“動火” 等說法,但現代醫學中沒有相應的病名。導致上火的原因,男女之間有所不同。在男性中,吸煙、喝酒是導致上火的重要因素,而女性的上火則與飲食不當(比如吃太多零食、甜品)和精神壓力過大的關系十分密切。
“上火”分虛實
1、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比如長期過度勞累或熬夜,身體得不到好的休息和睡眠,會使陽氣外張,從而導致上火癥狀,可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盜汗等。
2、實火又叫陽亢,即體內的陽氣太過旺盛,多由于火熱之邪內侵(比如中暑、風熱感冒、烤暖爐太久)或嗜食辛辣、甜膩(如火鍋、燒烤、砂糖橘、花生、瓜子等)或精神過度刺激(煲劇、打游戲等)或過度進補(羊肉煲、狗肉煲、紅參等)引起。可出現精神亢奮、頭痛、目赤、渴喜冷飲、煩躁、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或肛裂痔瘡出血、鼻出血等癥狀。
如果“上火”,該如何處理?
1、多喝白開水
在風干物燥的春季,多喝白開水,尤其是吃了花生、瓜子、薯片之類的零食后,喝點白開水或是綠茶、菊花茶,有助于減少“上火”的發生。
2、多吃蔬菜
比如菠菜,菠菜是春天里最適合養肝的蔬菜,具有滋陰潤燥、 舒肝養血等作用;芹菜可以清熱解毒,對肝火旺盛、皮膚粗糙的人來說很有益處,而且它含有大量粗纖維,有利于通便;苘蒿、空心菜、黃瓜、苦瓜、蓮藕、蘿卜等蔬菜都可以。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等,飲酒量不宜過多,可適量吃些鴨肉、魚肉。
3、適當補充水果
蘋果、雪梨、火龍果 香蕉、獼猴桃、枇杷、圣女果等水果均可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