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一轉眼炎炎夏日已經漸漸遠去,天氣也逐漸涼爽起來。一早一晚的溫度常常涼爽宜人,而中午則是稍稍有種夏天的感覺,這就是中醫中所謂的長夏季節,位于處暑與立秋之間的這段時間,這個季節也是夏秋兩季之間的過渡季節,大家可是要多多留心哦,這個季節很容易出現腹瀉和感冒等情況,這是為什么呢?有什么好的預防措施嗎?對此這就來向您仔細說。
長夏是位于處暑之后,立秋之前的一個短暫的節氣,氣候以潮濕為主,空氣中濕度大。中醫所說的“濕病”就常發生在這個季節。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濕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發病多纏綿難愈,這是濕邪的病理特征。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便溏腹瀉,四肢不溫等癥狀。
因此長夏的飲食原則以清淡為主,少油膩,少甜食,要以溫食為主。此時可以多吃些健脾利濕的食物,如冬瓜、蓮子、赤豆、薏苡仁、白蘿卜等,還有薏苡仁赤小豆粥、冬瓜赤小豆湯等。還要吃的稍“熱”一點,不要太寒涼。
慎食瓜果冷飲,不要吃得太多,以免胃寒受刺激,引發胃腸道疾病,尤其是脾胃功能虛弱的人要特別注意,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腹瀉,在此家長們也要警惕小朋友們貪嘴,這個季節是孩童手足口病的高發期,一定要做好孩童用具的消毒工作。
當然除了要注意身體內部的問題,也要警惕體外邪氣的入侵。長夏為夏秋過渡季節,早晚氣溫較低,中午溫度較高,一天之內溫差較大,很容易導致邪氣乘虛而入,是感冒的高發季節,為此一定要注意保暖。
而在季節變化時,也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空氣干燥若不能及時補水極易傷及呼吸道,引發咳嗽等疾病。因此,立秋前后應特別注意防范,身體素質較差的人需注意鍛煉,注意補充營養。
此外還要警惕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由于早晚溫差較大,氣候又濕又干,是中風的高發期,特別是中老年人,因此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鈣豐富的食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說到這里,相信對于長夏時節您已經了解得比較清楚了,北方的季節變化時是最容易生病的季節,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是要多多注意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