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慢性心衰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 和(或)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征,表現為呼吸困難、運動耐力下降及不同程度的肺淤血或體循環淤血,有著發病率高、病死率高、再住院率高的特點,那么,慢性心衰的出現有哪些常見病因呢?
冠心病是導致慢性心衰最常見的病因之一,冠心病患者中大約有一半的人可能發生心力衰竭,這是因為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可導致心肌缺血、缺氧,進而引起心肌細胞損傷和壞死,最終導致心力衰竭。
從這角度來說,我們所熟知的三高癥,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會引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在疾病,也是導致慢性心衰的出現的常見病因。
除此之外,造成慢性心衰的疾病原因還有病毒導致的心臟感染,如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心肌的缺血性病變,如擴張性心肌病等;心臟結構異常,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變等。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心血管類疾病都與慢性心衰有著密切關系。
在了解慢性心衰的出現有哪些常見病因之余,我們對慢性心衰也要有正確的認識。
慢性心衰是各類心臟疾病不斷發展導致的終極事件,但并非是一定會發生的絕對性事件,心臟疾病的患者是否會發展為慢性心衰取決于患者是否積極治療原發病,而慢性心衰是否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影響則取決于是否對其進行了“三早”干預,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事實上,慢性心衰患者只要盡早接受規范的診斷和治療,預后效果往往較好。慢性心衰患者有一套標準化的治療方案,既“金三角”或“四類西藥”聯合應用,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氣短乏力等癥狀。
但是西藥長期服用不僅會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一旦停藥病情即會反復,部分藥物還會存在血壓降低、心率減慢等副作用,反而不利于慢性心衰患者的預后。
因此,臨床多采取中西藥聯合應用的方式,比如在標準化西藥治療慢性心衰的基礎上聯合使用中成藥芪藶強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能強心、利尿、擴血管,快速緩解胸悶喘促、氣短乏力、尿少腿腫、夜睡不能平臥等慢性心衰的癥狀,又能干預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減少心室重構,起到標本兼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
2023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最新突破性研究成果也證實,芪藶強心聯合標準化西藥治療心衰,可以降低復合終點事件發生風險22%,其中降低心衰惡化再住院風險24%,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17%。
由此可見,慢性心衰并非無藥可醫。
了解慢性心衰的出現有哪些常見病因,正確認識慢性心衰這一疾病,積極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慢性心衰患者也能擁有高質量的幸福生活,這一點希望大家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