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帶狀皰疹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關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很多人都不了解。簡單來說,它是由于人體感染帶狀皰疹病毒后,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皮疹愈合后持續1個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并發癥。很多患者對于它的治療都是一頭都霧水,使用了各種各樣的藥物也不見好轉,那么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常用藥物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
對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簡稱為PHN)屬于一種神經疼痛,大部患者帶狀皰疹發病后至皮損愈合期間會產生疼痛,被稱為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而且這種疼痛是PHN的風險因素,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屬高發人群。PHN嚴重影響患者生活,且一旦發病遷延不愈。對于這類疾病的治療首要目標應該是緩解疼痛。治療的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是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規范治療的基礎。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常用藥物有哪些?
外周敏化和中樞敏化是PHN的主要發病機制,持續的外周敏化會導致中樞敏化,所以在治療上也是本著具有協同作用的多模式鎮痛療法。目前治療PHN的藥物包括1.鎮痛藥物(離子通道阻滯劑、三環類抗抑郁藥、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類藥物);2.神經營養藥物。但是以上的藥物均為口服藥物,治療效果和安全性不如人意,而相比之下外用藥物就顯現出獨到的優勢了,比如說具有藥物局部應用、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避免肝臟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高、胃腸吸收少等特點。而國內外權威指南一致推薦外用藥物利多卡因貼劑是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治療的一線藥物,得百寧利多卡因凝膠貼膏是國內唯一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治療外用一線藥物。
并且,在一項Meta分析中,將常見外用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比對,總共納入12項臨床研究,其中包含6種用于治療PHN的外用藥物,分別是: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高濃度辣椒素、吲哚美辛、低濃度辣椒素、以及利多卡因,他們的劑型包括貼劑、乳膏、、滴劑和泵噴霧。
與局部治療相比中發現,其高濃度辣椒素與利多卡因對PHN具有有效的鎮痛作用相似;阿司匹林與利多卡因相比較,阿司匹林具有通過抑制下丘腦前列腺素合成和釋放的機制,而利多卡因它具有鈉通道阻斷作用,同時還可以抑制受損組織的炎癥因子,這也在疼痛中起重要作用,鎮痛效果更優。
另外,在不良反應率上雙氯芬酸、高濃度辣椒素、吲哚美辛、低濃度辣椒素和利多卡因進行對比后發現,利多卡因的不良反應更少。
綜合上述,使用利多卡因凝膠貼膏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能夠很好的阻止外周敏化的發展,阻止外周敏化可進一步預防中樞敏化,進而還可以預防產生PHN的發生。
關于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常用藥物是什么,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希望本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幫助。關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藥物選擇,提醒患者不要盲目用藥,建議在用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并咨詢醫師或藥師,正確用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