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貧血在生活中很常見,患者常因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情況而就醫,久坐辦公室的張先生就因為經常頭暈,被診斷為貧血,并常用復方阿膠漿來補充氣血。作為貧血的調理用藥,復方阿膠漿功效被大眾認可,不過許多人都關心一個問題:貧血喝復方阿膠漿需要多久?下面一起看看吧。
從西醫角度說,貧血就是在血常規檢查中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包括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輕度貧血時,往往難以察覺;當出現中度、重度甚至極重度貧血時,人體缺血、缺氧比較明顯,就會出現頭暈困倦、心累乏力、臉色蒼白、眼花、失眠等不適癥狀。
中醫并沒有“貧血”這一術語,但根據其臨床表現,貧血可歸入“血虛”范疇,亦見于“血證”“心悸”“眩暈”等,是以血虛、氣虛或氣血兩虛為主要病機,涉及到多個臟腑的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認為先天不足,體質虛弱或者后天的種種原因導致氣血生化無源或者消耗太過,都是引起血虛的重要原因。“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之不足必然影響到氣,反之,氣虛也可以造成血虛,進而出現氣血兩虛,便有貧血的表現。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個燃燒的蠟燭,蠟燭是陰血,是身體的基礎;火苗是陽氣,是身體基礎之上發揮的功能。要想火苗持久旺盛的燃燒,蠟燭就要有足夠的體量和質量。就是中醫的“奉陰者壽”。因此,氣血充盈,則免疫力強,也是生命之火持久旺盛的根基。而想要氣血充盈,就需要合理的滋補。
故清代名醫張璐在《張氏醫通·諸血門》言:“血之與氣,異名同類,雖有陰陽清濁之分,總由水谷精微所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氣與血雖然名稱、性質不同,但共同來源于水谷,均為滋養人體的營養物質,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轉化、相互為用,故有“異名同類”之說。 由此可見,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補血益氣就顯得尤為重要[1]。
東阿阿膠的復方阿膠漿是治療氣血兩虛的有效方劑,以東阿阿膠、熟地黃補血滋陰,夯實蠟燭,增益陰血以固本;在紅參大補元氣的基礎上加黨參,挑亮火苗,補足陽氣以扶元。符合中醫理論中“氣血互根互用”理念,山楂能和胃調中,消食導滯,以消除熟地黃、阿膠滋膩之性。諸藥共奏氣血雙補之效,全方補而不膩,滋而不滯,因此,復方阿膠漿在治療貧血這方面,對于缺鐵性貧血、營養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同時,復方阿膠漿無蔗糖無防腐劑,可以放心用。
至于貧血喝復方阿膠漿需要多久的問題,鑒于每個人癥狀輕重程度不同,對于藥物的吸收情況便不同,自然服用的時間長短會有所差異,所以具體使用時間還有根據個人情況來決定。
其實,大家也不必太擔心貧血喝復方阿膠漿需要多久見效的問題,因為復方阿膠漿能夠補益氣血,且配方藥材均為藥食兩用,適當服用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是養血補氣的好選擇。
參考文獻:
[1]顧建軍. 復方阿膠漿治療貧血37例[J]. 世界中醫藥,2012,7(4):310-311.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2.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