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fā)病具有季節(jié)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fā)揮中醫(yī)藥特色優(yōu)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中醫(yī)講究腰為腎之府,所以腎臟的問題常常會通過腰部反映出來,一旦腎虛,腰部不適也會隨之而來,因此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等癥狀,正確補腎是關(guān)鍵。那么,腰膝酸軟怎么補腎比較好呢?
腰膝酸軟怎么補腎比較好?首先看食補
1.芝麻: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jīng)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fā)枯發(fā)落及早年白發(fā),大便燥結(jié)者,最宜食之。
2.粟米:又稱谷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y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yǎng)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3.豇豆: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虛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shù),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藥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和腎虛遺精。”
4.淡菜: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云:“淡菜,補虛養(yǎng)腎之藥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虛有熱。”所以,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5.桑椹:俗稱桑果。性寒,味甘,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發(fā)明目。”清·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充血液,健步履。”故腎虛之人,尤其是腎陰不足者,食之最宜。
此外,腎虛者還宜服食龜肉、鴿肉、豬肉、甲魚、蛤蚧、蓮子、松子、薺菜、韭菜、蜂王漿、靈芝、燕窩、阿膠、紫河車、地黃、鎖陽、肉蓯蓉等。
接下來看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相比于食補來說,不論是從經(jīng)濟方面還是療效方面都很有優(yōu)勢,現(xiàn)在市面上口碑比較好的產(chǎn)品有北京同仁堂鎖陽固精丸,其組方精良,用料講究,品牌知名度也很高。
鎖陽固精丸具有溫腎固精之功效,用于腎陰陽兩虛,腎氣固攝無權(quán)所致遺精,癥見遺精頻繁,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疲乏無力,舌淡苔薄,脈細。用于陰陽兩虧,腎氣不固所導(dǎo)致的早泄,癥見舉而易泄,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疲乏無力,舌淡苔薄,脈細。
此方在滋補腎精的基礎(chǔ)上加入溫補腎陽之品,更善用于腎陽虛衰所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方中鎖陽、肉蓯蓉、巴戟天、補骨脂、菟絲子、杜仲、韭菜子、鹿角霜溫陽補腎;八角茴香水溫陽散寒;芡實、蓮子、蓮須、山茱萸、山藥、牛膝、大青鹽益腎固精;龍骨、牡蠣平肝潛陽;熟地黃滋陰填髓;知母、黃柏清虛熱;丹皮、澤瀉清瀉腎濁,防熟地之滋膩。諸藥配伍,共奏溫腎固精之功,對于腎虛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癥狀的改善效果不錯。
上述文章對“腰膝酸軟怎么補腎比較好”的有關(guān)介紹就講到這里了,文章中主要介紹了食療和藥物治療,除此之外,在日常中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少食辛辣油膩之品,更有助于腎臟恢復(fù)健康。